徐汇区中文样本印刷公司 长三角27座城市营商环境哪家强?嘉兴综合排第7!满意度第一

小编 2024-10-06 印刷知识 23 0

长三角27座城市营商环境哪家强?嘉兴综合排第7!满意度第一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日前,在“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专题论坛”上,国脉研究院发布了《第二届(2020)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揭晓了136个地区评估评选结果。

在长三角27个城市营商环境大比拼中

嘉兴总分排名第七

同时入围

2019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

南湖区入围

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区县)

在"营商环境便捷度"单项指标中

海宁市进入区县前十

奖项揭晓

1、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市级):

杭州、上海、南京、温州、苏州、无锡、嘉兴、合肥、舟山、铜陵。

2、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区县):

杭州余杭区、上海浦东新区、南京江宁区、金华义乌市、上海徐汇区、宁波余姚市、南京江北新区、杭州下城区、苏州吴江区、嘉兴南湖区。

3、营商环境十佳政务机构(园区):

评估指标与要素

1、评估范围和方法 :

共选取136个样本地区,涵盖长三角地区发达地级市27个(依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区县88个(依据:确保涵盖每个地级市GDP排名靠前的区县),园区21个。

主要通过平台搜索、电话调查等方式进行。活动从今年1月份开始,到5月份发布报告,历经小半年时间,期间经过了专家评审、数据采集评估、校对整理等过程。

2、指标构建:

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改革和对外开放众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指标体系构建结合了营商七环境,即成本适宜的产业环境、系统完备的人才环境、互利共赢的投资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此外还参考了营商环境建设发展历程:第一阶段是企业经营起步阶段,为企业提供基础条件和资源供给,如提供一站式服务、一窗、一网服务;第二阶段是企业经营发展阶段,与国际化接轨,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系统、整体的公共服务支持;第三阶段是企业持续发展阶段,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式发展,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第四阶段是企业持续创变阶段,政府支持企业创新创业与跨界融合,推动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3、指标体系框架:

一级指标包括营商环境便捷度、满意度、吸引力、支撑力。

便捷度主要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从企业开办到企业注销;

满意度主要围绕的是服务好差评以及宜居指数;

吸引力主要围绕的流动性的要素,即融资、科技和人才;

支撑力主要围绕的是硬性指标,政务服务、法治环境、监管环境。

营商环境便捷度

市级前十是上海、杭州、温州、嘉兴、安庆、舟山、绍兴、宁波、合肥、宣城、盐城,

区县前十是宁波鄞州区、台州温岭市、杭州余杭区、苏州张家港市、苏州吴江区、宁波北仑区、温州乐清市、嘉兴海宁市、舟山普陀区、金华义乌市、宁波余姚市、杭州萧山区、绍兴诸暨市。

总体来看,整体改革成效显着,特别是建筑施工许可(审批管理系统、多测合一、联合审批模式)、跨境贸易(智慧码头、单一窗口、长三角一体化)方面表现突出。

营商环境满意度

市级前十是嘉兴、湖州、舟山、金华、台州、温州、芜湖、滁州、马鞍山、铜陵;区县排名前29名并列第一,均为浙江省下辖区县,得分率均为88.33%。主要原因在于浙江省在服务好差评平台建设方面,全省、市(区)、县、乡镇、村五级政务服务机构纳入一体化评价范围,各级政府服务模式和标准高度统一。

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整体满意度较高,但三省一市形成一定的省际差距,浙江省各地区明显优于其他省市,且省内各地区得分差距较小。

营商环境吸引力

市级前十有杭州、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合肥、宁波、铜陵、温州、嘉兴。

区县前十有上海浦东新区、苏州昆山市、南京江宁区、上海徐汇区、南京江北新区、常州新北区、苏州张家港市、杭州下城区、南通海门市、上海崇明区、无锡新吴区。

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吸引力方面得分率相对较低,“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同时存在,地区间的发展水平较为失衡。

营商环境支撑力

市级前十有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温州、无锡、镇江、常州、舟山、台州、扬州、金华。

区县前十有上海浦东新区、上海徐汇区、金华义乌市、上海普陀区、合肥包河区、无锡江阴市、上海长宁区、杭州余杭区、上海奉贤区、杭州上城区、合肥庐阳区。

总体来看,支撑力整体情况良好,市级政府在制度创新、法治建设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因此得分率明显优于区县。

从响应时间来看,2020年2月2日苏州率先发布相关惠企政策,盐城、湖州、泰州、嘉兴、宁波、马鞍山、铜陵等地方政府相继推出综合性的惠企政策。从政策内容看,主要涵盖稳岗固企、纾压减负、金融信贷、优质服务、复工复产保障五个方面内容。

意见发布后,相关部门迅速细化落地,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企业定心。37条税费优惠政策给企业“真金白银”支持;市场监管部门“不见面、网上办”,帮助企业按期开复工;市交通运输局“车辆专用通行证制度”保畅通……

诸多暖心服务也帮到了企业心坎里。6400余名机关干部驻守企业一线,零距离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个性问题;政府包车包机包专列解决“缺人”难题;各项金融举措为企业“输血”……

嘉兴的治理能力也看得见。借助“企业复工复产综合指数”、“复工率五色图”等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精准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嘉兴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进步,与嘉兴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规格部署推动密不可分。

嘉兴树立优化营商环境目标

看齐国内外一流、比肩长三角最优、瞄准省内前三,明确竭力打造由“三个硬环境”和“四个软环境”构成的“北斗七星”格局营商环境。

为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嘉兴配备“最强力量”: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营商办,各县市区也建立工作专班,并将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出台了《嘉兴市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努力打造“北斗七星”格局营商环境。

嘉兴在重点领域开展的一系列便民利企改革,切实让企业和百姓受益。

比如,南湖区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工商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领取发票”全流程1个工作日办结。

秀洲区大力推进用地规划许可“多审合一”,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高。

海宁创新工业不动产贷款标准机制改革,做法向全省作经验推广。

读嘉新闻记者 / 符静

部分内容来源电子政务智库

图片为嘉报资料图

编辑 / 木子

来源:新华号 嘉兴发布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浦东封控后第二天,我回到上海……

3月28日,我从北京自驾1200公里抵沪,重新回到我曾经求学和工作10余年的上海,并立即投入上海抗疫报道。从扫街邂逅而得《广福日记·8户11人》、进行日记体扎根蹲点采访,到撒开面去关注疫情下的上海,我用镜头记录这个带有陌生的熟悉感的超大都会的抗疫故事。

↑从浦西金陵东路遥拍浦东陆家嘴(3月29日摄)。

一、浦东封控后第二天,我回到上海

3月28日23点不到,自驾近12小时,我从京沪高速江桥收费站进入上海市区。收费站进入市区的车子只有2-3辆,工作人员戴着防护面罩、手套,全副武装,看见我是从北京过来的,觉得奇怪:“这个时候还进来?”我告诉她,我是回到上海。

1996年,我从宁波坐船来到上海求学,从十六铺码头上岸。清晨的路灯尚未熄灭,虽然已经是盛夏,早晨还略感微凉,我和家人坐55路公交车抵达五角场……那个早晨的场景一直烙印在我心里。随后,我在上海求学四年,毕业之后又工作了七年,直到2007年1月离开上海去北京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我本应于3月21日抵沪,然后在新华社上海分社工作一年。但那时疫情状况不明,分社希望我再晚几天过来,我也不想在这个忙乱的时候给分社添乱。我每天盯着上海疫情进展,与分社领导保持沟通,直到3月27日上海宣布,浦东要封控。我判断,上海正面临超出预期的挑战,我必须尽快抵达上海。当晚,请示摄影部和分社领导之后,我决定第二天一早奔赴上海。

是的,我是回到上海,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刻。

↑3月29日,在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一家咖啡店门口,一名小女孩在逗猫。

我住在位于浦西的分社招待所。封控前的浦西,紧张中透露着悠闲,街头的咖啡馆,人们还在笃定地晒着太阳,品着咖啡。路过一些水果店或超市,能看到人们穿着睡衣排队在收银台前结账,只是购物箱里的商品就满足平常需求要多一些。

疫情下的上海,让我产生一种陌生的熟悉感。

二、扫街邂逅《广福日记》,19记蹲点式采访

气氛慢慢紧张了起来,我们的工作节奏也在加快。

3月31日,浦西封控前夜,我们去了市中心最大的小区中远两湾城,邻近午夜又去了外滩;4月1日,我们在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采访全员核酸筛查……分社参加抗疫一线报道的同事开始闭环管理,吃在食堂,睡在办公室。

↑4月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岐山居民区,工作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4月10日,在上海市黄浦区蓬莱路一封控社区,居民排队接受核酸采样(无人机照片)。

↑4月16日,在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上,一位封控在家的老人从阳台往下探望。

4月2日,我和分社同事航拍封控后的浦西标志性空间,在福佑路、丽水路拍摄完豫园之后,我们沿着福佑路西行,准备前去拍摄下一个点位。在一幢“亭子间”老式居民楼,有几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跟楼上的住户喊话。我们赶紧让司机停车,上去拍摄,一了解是附近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在为封控后的老人送药。

他们就是黄浦区广福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楼上的就是我们后来持续关注的8户11人。

↑4月3日,广福居委会工作人员王虹、陈艳、俞静芳(从左至右)在为居民金来根一家递送水果。

留下了广福居委会主任张华的联系方式之后,我们就奔赴下一个点进行采访。但是,封控、喊话、送药……这几个意象一直在我脑中盘旋,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的抗疫故事。在微信中我跟张华主任说,第二天我会继续跟踪采访。

当天晚餐时间,碰到分社做纪录片经验丰富的同事李海伟,聊起最近选题,我跟他提及广福居委会的情况,问他愿不愿意一起做这个题材。在讨论中,我们逐步明确,“8户11人”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值得做成一个图文、视频融合的媒体产品,最后做成一部小型纪录片。向分社领导汇报后,我们确定以“广福日记·8户11人”为题目,由我牵头组成团队,每天以融合报道形式进行报道。

↑4月4日,在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工作人员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4月5日,广福居委会工作人员袁勇军在已经确诊为阳性的赵女士的家门口装上门磁。

↑4月8日,8户11人中唯一一名小学生龚悦在家中上体育课,按照老师要求模仿动物进行活动。

↑4月11日,广福居委会工作人员为一位路过的流浪人员做抗原检测。

↑4月14日,豫园街道工作人员李建国(右)在广福居民区和一位封控在家的住户沟通垃圾处理问题。

↑4月17日,豫园街道宝带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萍(右)探望广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树萍,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杨树萍安慰张萍:“我们拼命地干,一起努力,一定能把这个疫情控制住。”

↑4月19日,工作人员在广福居民区消杀。

从4月3日第一记《亭子间里的战“疫”》、到第二记《检测》、第三记《转运》、第四记《坚守》、第五记《晚餐》、第六记《网课》、第七记《方舱》、第八记《外滩》、第九记《书记》、第十记《独居》、第十一记《样本》、第十二记《夜·守》、第十三记《复核》、第十四记《回家》、第十五记《团购》、第十六记《消杀》、第十七记《曙光》、第十八记《小哥》……一个个题目凝聚着我们每天对上海疫情发展的观察和思考。通过持续关注8户11人以及他们所处的广福居委会、豫园街道等相关部门的努力,以他们为一个剖面构成了上海抗疫故事的有机文本。

三、“等疫情过去,这些都会是非常宝贵的历史记忆!”

每天除了扎根蹲点采访外,我尽量抓紧时间多走、多看、多拍,采访拍摄了跨江送药、逆行“Z世代”夫妻、救助站的受助人员、方舱医院建设和探访……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4月8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3号馆方舱医院,工作人员在调试服务机器人。

↑4月8日,工作人员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进行消杀处理。

↑4月6日,在上海临港方舱医院,一批新转运来的感染者即将入住接受治疗。

↑4月9日,在上海跨采中心方舱医院,医护人员和第一批完成出院手续的四名康复者挥手告别。

↑4月5日,送货员叶义飞手拎药品袋走出上药云健康益药药房,前往浦东给下单的客户送药。

↑4月15日,在上海长宁区盒马星空广场门店,逆行的“Z世代”夫妻曹冉(右)帮徐清秋佩戴防护面罩。曹冉和徐清秋夫妇是盒马成都一家门店的员工,两人都是“Z世代”的年轻人。4月13日原本是两人约定拍婚纱照的日子,小两口一商量,临时决定取消了婚纱照的拍摄,一起随团队前往上海,帮助上海门店加速恢复运转。他们说:“夫妻一起上阵,反而没牵挂、负担,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他们期待上海疫情早日结束,可以在上海度蜜月。

↑4月15日凌晨,小东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疫人员周欣逸(右)和毛志益于4月14日23点接到任务,要对21个家庭进行核酸复筛。他们一直工作至凌晨4点,共完成16个家庭24个人的复筛。

↑4月20日午夜,在上海市武宁路桥下平房,因疫情封控无法回到小区的快递小哥在休息。

摄影部刘洁主任嘱咐我们一线摄影记者要多拍一些,多关注一些细节:“等到疫情过去了再回头看这些记录,会是这个超大城市非常宝贵的历史记忆。”

深以为然。“上海正是吃劲的时候,满街都是历史!”我说。

期待疫情尽快过去,期待上海重现优雅!

策划: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周大庆、刘金海

记者:金立旺

编辑:章磊、王南、尹栋逊、李梦馨

相关问答

上海天地海设计 印刷 有限 公司 介绍?

上海天地海设计印刷有限公司是1993-04-16在上海市徐汇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德胜路351号二幢。上...

上海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筑?

静安寺,又称静安古寺,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早于上海建城。静安寺总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整个庙宇形成前寺后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