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单色样本印刷销售厂 鉴赏|从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看到顾景舟及海派紫砂名品

小编 2024-10-06 包装盒定做 23 0

鉴赏|从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看到顾景舟及海派紫砂名品

上海“四海壶具博物馆”收藏了从明代到现代名家的千余件紫砂名壶,可谓精品云集,琳琅满目,俨然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紫砂壶具发展史。这其中包括明末清初的惠孟臣、陈鸣远,清中期的邵大亨、王南林、杨彭年、申锡,民国的陈光明、俞国良、冯桂林和现代的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徐汉棠等名家的紫砂名壶精品。

为迎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天工开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 海派紫砂艺术特展暨许四海藏品及文创作品展”10月21日起在上海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闵行区申昆路2377号9-1号馆)对外展出。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的《大亨掇只壶》、陈鸣远的《金蟾束柴三友壶》以及近现代制壶大师顾景舟的《双线竹鼓套壶》等名壶珍品都在展出之列,同时也包括许四海父子创作的《啸天壶》、《竹根壶》等十多件作品。

据介绍,此次展览将是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紫砂艺术传承人许四海先生筹备极久的一次展览。今年七十多岁的许四海曾师从国画名家唐云,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古壶鉴藏家,尤其是33年前由他独具慧眼和超人胆识收藏的一把《大亨掇只壶》,更是堪称佳话。

邵大亨《大亨掇只壶》 清代

《大亨掇只壶》,原是清代制壶大师邵大亨为宜兴潘家特制的传家之宝,被称为“光器之祖”、“壶中之王”。据《宜兴县志》记载,此壶价值连城,虽说是“一壶千金”,可多年来深藏民间,几乎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令人惊奇的是,此壶随主人颠沛流离却没有丝毫损伤。后来,潘家要造房子缺钱,准备出售《大亨掇只壶》。消息传出,正在参与创建宜兴紫砂二厂的许四海听到后,迅速赶到潘家看壶,千辛万苦以2.3万元人民币,外加一些名人字画,总价值3万元买下了此壶。这笔钱在上世纪80年代不是个小数目,据他太太金萍珍回忆,“那个时期,人民币最高面值是10元,普通工资也仅五六十元,2.3万元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价。他当时托人传口信到上海,让我火速借2.3万元到宜兴,我还以为他在宜兴病了,或是出了什么事,于是四处举债,第二天便装了一小旅行袋的钱租车赶到丁蜀镇。到了才知道,原来他是要买壶,我瘫坐在床上,一下子腿就软了,感觉他真是疯了!不过,看他那么痴迷于紫砂艺术,还是决定支持他。”

如今,《大亨掇只壶》已在四海壶具博物馆收藏近33年,被海内外紫砂界名家以及“紫砂泰斗”顾景舟一致推崇为经典中的经典。顾景舟还曾专程赶到许四海家里,提出看一眼《大亨掇只壶》的请求。此后亦有海内外收藏家、古董商出价从几十万、几百万人民币乃至上千万美元欲从许四海手中收购此壶,均被他一口回绝。他的答复只有一句话,“《大亨掇只壶》为‘国之瑰宝、民之公器’,应让其在博物馆中为世人共赏。”

许四海说:“或许是冥冥中的安排,因有幸鉴藏《大亨掇只壶》,让‘半路出家’的我与紫砂结下不解之缘,从此幸运地开启了我的壶艺之路。如今,恰逢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行,此举必将吸引全球目光。‘紫壶虽小艺如海。’这是我最后一次办展,我愿请出‘镇馆之宝’,让这尊‘幸运之神’携历代名壶在展馆内‘吾壶四海各显神通’,让世人皆能有幸一睹它们的尊容,从而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1992年,经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文特批,许四海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四海壶具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从新石器时期到现代的各类壶具共一千余件,构成了一部脉络清晰的中国陶瓷发展史,为中国文化发展史提供了实证。该馆凝聚了许四海毕生的心血,馆藏文物从明代到现代大师作品千余件,可谓精品云集,琳琅满目。包括明代的惠孟臣、蒋伯荂、陈鸣远、华凤翔、许晋侯,清代的邵大亨、王南林、杨彭年、申锡、黄玉麟,民国的陈光明、俞国良、冯桂林和现代的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徐汉棠等历代名家的紫砂名壶精品。此次展览除展出邵大亨的《大亨掇只壶》外,还特意选出陈鸣远的《金蟾束柴三友壶》、陈殷尚的《菱花水仙壶》、黄玉麟的《寿桃益寿壶》、陈荫千的《水彩竹节壶》和“紫砂泰斗”顾景舟的《双线竹鼓套壶》等稀世珍品展出。

清代陈荫千《双竹提梁壶》

许四海从1980年代初涉足紫砂,35年的制壶生涯,他共制作了1100余把紫砂壶,其中有不少作品为世界各大博物馆和名家所收藏。此次展览的另一大版块便是许四海35年间所创作的紫砂精品。其中一把“睡翁壶”是许四海最珍爱的早期之作。彼时许四海尚未完全进入制壶界,但“一生从事文化,致力茶文化的传播”的宏愿早已许下。他在回家的夜行公交车上看到乘客趴在前椅上的睡姿,顿时有了制作《睡翁壶》的灵感。一气呵成的《睡翁壶》成为许四海的经典之作。这也有两层寓意——艺术来源于生活,而艺术更在长期的积累之中迸发。

紫砂雕塑《横行一世》是其集大成制作。一只螃蟹张牙舞爪,不可一世,充满动感。

在策划此次展览中,许四海一直想表现一个艺术传承的脉络。正因为有了父亲陈子畦刻在紫砂笔筒上“想起东坡旧君士,为儿唤起学艺梦”的家训,才会有儿子陈鸣远的《金蟾束柴三友壶》,正因为有师父储铭的《洋筒壶》,才会有徒弟顾景舟的《双线竹鼓壶》。而也正因为有了许四海的传承与家教,才会有其子许泽锋的《四叶草壶》。

展出的部分古代及现代名壶

清代 邵大亨 “大亨掇只壶”

《宜兴县志》中记载的这把千金之壶是一件被称为“掇只”的紫砂壶,“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宜兴县志》中记载的掇只壶之所以价值连城,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

邵大亨,清道光至咸丰年间江苏宜兴蜀山上袁人,年少成名。约生于乾隆晚期,殁于道光末年。邵性格孤傲,清介正直,非到其困乏时,虽一壶千金亦不可得。清朝光绪《宜兴荆溪县新志》:“有邑令欲得之(大亨壶),购选泥色招入署,啖以重利,留之经旬,大亨故作劣者以应,令怒而杖之,亦不吽暴也。”表现了大亨坚贞不屈的可贵性格。

邵大亨是清朝中期的制壶名家,经他之手做出的紫砂壶以朴素和有风骨见长,南京博物院收藏有邵大亨的“一捆竹壶”,“鱼化龙壶”,“风卷葵壶”等几件作品,无不精美绝伦,气度不凡。著名紫砂巨匠顾景舟曾评价邵大亨:大亨以后百五十余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可见邵大亨的制壶工艺早已得到后世的推崇。遗憾的是邵大亨壮年辞世,留存后世的作品寥寥无几,《宜兴县志》里提到的掇只壶,虽说是“一壶千金”,可多年来深藏民间,几乎很少有人亲眼见过。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云:“经我数十年的揣摹,觉得他(邵大亨)的各式传器,堪称集砂艺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从他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大亨掇只壶”,壶身长近一尺,高过六寸,壶色浑厚深沉,莹润如玉,造型古朴端庄,稳重,气度不凡,充分体现了邵大亨精妙绝伦的壶艺技术。清朝高熙《茗壶说》云:“邵大亨所长,非一式而雅,善仿古,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其掇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雅俗共赏,无飨者之讥,识者谓后来居上焉。注权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截长注尤古峭。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口内厚而狭,以防其缺,气眼外小内锥,如喇叭形,故无窒塞不通之弊。”

此壶已被四海壶具博物馆收藏近35年,被海内外紫砂界以及“紫砂泰斗”顾景舟一致推崇为经典中的经典,堪称“光器之祖”、“壶中之王”。

清初 陈殷尚 菱花水仙壶

菱花水仙壶是一种经典的筋纹器造型,是传统壶型中较为难制者。壶身由阴阳筋纹组成,壶身壶底皆以菱花为造型,盖、口、肩、腹及圈足均作筋纹,一丝不苟。口、盖花瓣对合严密,不失毫厘。制作难度极大,陈殷商为清初制作筋纹器第一人,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馆各藏有其一件筋纹器作品。

清乾隆年间 致和斋 炉钧釉汉方壶

底款:致和斋 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朝,以炉内低温仿钧釉而得名,是清代单色釉中饶具特色的高贵品种。炉钧釉色,似山岚云气缭绕,瑰丽异常,极具观赏价值,自创烧起便为收藏家所珍。以紫砂为胎所制炉钧釉几乎与瓷胎炉钧器物同时产生,亦可追溯到雍正时期。清唐英《陶成纪事》云:清顺治、康熙前皆不见炉钧制器,雍正至乾隆年间有东窑与宜兴挂釉。

此件炉钧制器,以紫砂为胎,满施釉水。壶作汉方式,接圆弧把,桥型钮,壶嘴与壶身衔接自然,过渡流畅。此壶极为难得,此壶壶体硕大,远超一般炉钧汉方,整体显磅礴之势,应属特殊订制之物。

八方描金灵芝贴花壶 高度26 长度21

清初 壶成八方 壶纽为灵芝型。贴花是清早期宜兴外销茶壶的装饰技法之一,以适应欧洲市场的审美需求,工艺颇费良工,制作精美者不为多见,配以繁缛的贴花、精细的印花,以及华丽的描金,集多种技法于一身,实为难得之精品。

清乾隆 陈荫千 水彩竹节壶

茶壶整体造型仿自竹子,椭圆形两节竹段为壶身,圈足,壶嘴塑成三节竹节曲流,耳状竹节横把与壶流呼应。盖为椭圆微坡,上贴饰竹叶两丛,盖纽亦为双竹枝相扭呈拱桥式,盖顶正中一小通气圆孔。紫砂泥质细密坚致,颗粒隐现。壶底印钤『陈荫千制』篆书方印。

陈荫千为乾隆中期宜兴制陶名家,生卒年不可考,善制竹节壶。现传世“陈荫千制”竹节壶,以提梁式多见,藏于南京博物院,亦见于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紫砂器中。

现代,顾景舟 双线竹鼓套壶

该壶底为盘状,竹形鼓身,壶身双线,饱满有力。壶肩部凹陷舒展圆润,形成端正雅致的气质。

一弯嘴、圆把均塑以竹节;长颈,口盖子母线,虚盖相配;盖上堆塑屈曲的竹枝为桥钮,嫩枝抽出,生动有力。

尤其是竹叶处理极为细致,新叶俊秀飘逸,残叶横陈,给人一种即视的蚀侵质感。新残竹叶形成鲜明对比,交相辉映。

整器用线条作为壶体的装饰,表达出秀逸、刚柔相济、丰满厚实的气韵。

顾老的双线竹鼓壶,在竹叶的处理方面,有的是新叶与残叶交织,如上述拍卖会拍品;有的则没有残叶的处理,都是完整飘逸的竹叶。细节之处大匠见天真。

双线竹鼓杯,是可与双线竹鼓壶配套使用的器具。以竹为题,运用曲线组合进行造型,黄金分割,竹节弯折成把,意趣天成,器形工整,清雅大方。

杯内壁上釉,青如汝窑,鱼鳞开片,莹润如玉,美不胜收。

顾景舟一生所做之器,多以气势雄健严谨、造型简练古朴的光素器为主,但顾老的花货作品亦是精彩绝伦、神韵动人,使人见之忘俗。双线竹鼓壶是他年轻时候经典的代表之一。

清康熙 陈鸣远 金蟾束柴三友壶

所谓“束柴三友”,乃集松、竹、梅三干而成,亦称“岁寒三友”,意指寒冬腊月,独近自然之精神。壶身仿似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划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壶把状若虬屈的松枝,壶流有如横生的梅枝,盖纽又巧塑成一段竹节,更为绝妙的是,在树干小洞中,还塑有一只小金蟾。全器浑若天成,成为绝妙名壶。壶底镌刻“陈鸣远”三字楷书款。赏鉴壶品,观其是否有松之坚、竹之虚、梅之贞,此乃文士之品。而此壶构思脱俗,技艺精绝,文化品味极高,显然是一件完美的传器。陈鸣远出身紫砂世家,制陶得家传,其父陈子畦亦是制陶名手,鸣远后来更青出于蓝,其巧思、技法及名声皆远超其父。他上承明代精粹,下开清代格局,在壶艺风格上,鸣远仍保留许多明代制壶手法,即如在壶底刻楷款。但另一方面,开始在壶盖内用印,这都是清代制壶的特色,这些可作为赏鉴明清名壶的依据。

王寅春 大汉君壶

此壶壶身上下收敛,中部两条方折形成带形,似扁鼓,。壶嘴弯折有力,壶把卷曲成环。盖部隆弧,上有桥钮。汉君壶也是传统壶式之一,为晚清民国普遍流行的壶式,以王寅春老所作为最

清乾隆 合菱壶

合菱壶是一种传统的筋纹器造型,是传统壶型中较为难制者。壶身扁圆形,壶以菱花为造型,盖、口、肩、腹及圈足均作菱花纹,全器如上下两朵菱花相合之状,壶盖上置一莲钮。口、盖花瓣对合严密,不失毫厘。

清康熙 龙首贴花方壶 高度11,5cm 长度13cm

清康熙 嘴为三弯,此壶制作精细,泥饰花纹细腻,壶嘴壶把是用石模拓印所致。贴花技艺早见于西晋青瓷器,在明末清初时才为紫砂壶所引用。当时外销欧洲的宜兴紫砂壶。趋向商品化,开始大量制造,壶上装饰几乎全部吸收瓷器的手法,因器思变,层出不穷,并将几种方法巧妙地结合在壶上,达到和谐统一。

清康熙 紫泥玲珑透竹壶 高度12cm 长度11cm

清康熙 此壶以竹竿并拢为筒身,仿束竹节造型,每一瓣竹节皆饰镂空状,为开光式竹纹,嵌盖呈六方角鼓起,亦作镂空状,盖面中竖三根高低不一的竹节并拢而成,工艺精致,柄与流亦做成竹枝干,挺劲有力。全器最具特色的是通身采用镂空工艺,而壶身分为双层,成套壶构造,既美观又实用,令人赞叹能工巧匠之工艺精妙。

许四海壶艺作品

睡翁壶

许四海早期作品,1984年在宜兴紫砂二厂制作而成,当时来往于上海的家与宜兴紫砂二厂之间,长途汽车上常见到瞌睡的老农抱着扁担,突发灵感。雕塑工艺融入紫砂壶中的一种尝试,它与传统围片,拍身桶成型法略有不同。

六方竹段套壶具

许四海制作于1989 年,壶盖上所贴的竹叶,壶身与壶底,还有竹节状的壶嘴壶把,无不直观展示出竹子的特点以及美观,给人一种竹已成仙的感觉,配套的紫砂杯碟都精致无比。

一周艺术人物|卡茨捐赠艺术收藏,张海天、大羊新展水墨

回顾一周艺术人物,在美国,艺术家亚历克斯·卡茨以及基金会将收藏的百余件作品捐赠给缅因州波特兰艺术博物馆和该州其他机构,以表达对缅因州的喜爱与欣赏。

在浙江金华,70多岁的画家张海天作品展“山中日常”在浦江博物馆对外展出。在上海,“文墨顺心——大羊书画展”在闵行区大零号湾图书馆对外展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第十年,王骁勇、任越的“变戏法: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和李晓晴、周楚的“小节线内的抽屉”落地呈现。宝龙美术馆推出汉斯·欧普·德·贝克和汤曙两个展览,看艺术家对艺术的不同诠释。

美国|艺术家亚历克斯·卡茨

百余件作品捐赠给缅因州波特兰艺术博物馆等机构

亚历克斯·卡茨

美国知名画家亚历克斯·卡茨 (Alex Katz) 自1949年获得奖学金前往斯科希根绘画与雕塑学院 (Skowhegan School of Painting and Surgical) 就读以来,一直与缅因州保持着深厚的联系,他也是海滨小镇林肯维尔 (Lincolnville) 的终身夏季居民。近期,其基金会收藏的百余件作品捐赠给缅因州波特兰艺术博物馆和该州其他机构。

卡茨经常在作品中展现他对缅因州的喜爱——他的林肯维尔住宅和缅因州的风景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他还通过对当地艺术机构的贡献表达了对缅因州的欣赏。自2004年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以来,他已经向波特兰艺术博物馆 (PMA) 捐赠了150多件跨学科的艺术品,从绘画和素描到雕塑和版画,这些作品均由基金会数十年来支持和收藏的艺术家创作。

菲利普·加斯顿的《日出》(1979 年)和玛莎·戴蒙德的《中心人物》(1983 年),现藏于波特兰艺术博物馆

这些藏品以定期轮换的形式在博物馆展出,包括劳申伯格的《无题,早期埃及》(1973年)、玛莎·戴蒙德的建筑三联画《中心人物》(1983年)以及菲利普·加斯顿的沉思风景肖像《日出》(1979年)。此外,波特兰艺术博物馆还举办了为期近一年的展览《亚历克斯·卡茨:婚纱》,展出了一系列大型绘画作品,聚焦艺术家对时尚的兴趣。该展览的策展团队包括了卡茨本人,强调了他与缅因州最大、最古老的公共艺术机构之间的长期联系。

“亚历克斯·卡茨:婚纱 ”在波特兰艺术博物馆展出

卡茨基金会向博物馆捐赠的当代新兴艺术家的作品也延续了这一主题。卡茨的文化捐赠范围不仅仅限于波特兰艺术博物馆,还扩展到该州的其他艺术机构。卡茨和他的基金会向沃特维尔的科尔比学院、罗克兰的法恩斯沃思艺术博物馆和布伦瑞克的鲍登学院捐赠了近千件艺术品,这些艺术品的创作者包括埃尔斯沃斯·凯和贾斯珀·琼斯等战后现代主义者,以及不少中生代艺术家。

他还向缅因州的机构捐赠了数百幅自己的画作:1996年,科尔比学院艺术博物馆专门开辟了一个展厅陈列卡茨的作品。随着艺术家国际声誉不断扩大,鲍登学院和法恩斯沃思学院等机构多年来也在多场展览中展出过他的作品。(编译/黄松)

浙江|画家张海天

“山中日常”在浦江博物馆展出

6月22日, “山中日常”——张海天作品展”在浙江浦江博物馆对外展出,展出作品时间跨度很大,新作旧作并呈,山水、人物、花卉均有呈现。

张海天(右)贺小珠伉俪在展览现场

70多岁的张海天1951年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浦江礼张,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首届国画研究班成员、曾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外聘教师。

张海天是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女婿,近现代知名画家张书旂的侄子。浦江近代人才辈出,最为人熟知即是书画之乡,张海天近年来多居于故乡浦江。此次展出的作品既有1990年代的部分画作,包括拟梅清画意的山水册,方增先等题跋的《古本变笔》人物册页等,更有近年来以家乡山水为蓝本创作的山水画作。

张海天《抚梅瞿山画意之一》

张海天 《古本变笔》册页之三

张海天说:“开个画展,意在回顾行迹,捡点长短。早点知道哪里不对,来得及后悔,有时间改过。倘有些好,当然是开心自得,鼓舞人生。平时多作小画。自以为小画不必深思熟虑,不须立意宏大,随手涂写,随手废弃,一天一堆废纸,亦然一天不白过。”“他的夫人贺小珠则说:“不做作、不聒噪、不卖瓜、不‘嘎闹猛’,是他的风格。”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15日。(宗和)

展出现场

上海 | 画家朱忠民

“文墨顺心”画展呈现于大零号湾图书馆

6月18日,“文墨顺心——大羊书画展”在闵行江川的大零号湾图书馆二楼“阅·见”展区对外展出。

朱忠民,又名大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画师,浦东政协书画院副院长,上海南山画院院长。

此次展览共精选大羊近五年精心创作的近70幅作品。他的书法作品既有清新雅致,亦有明快奔放;而绘画作品则以传统山水为主,画面上云山烟树,横岭侧峰,溪桥亭屋,意境清远,呈现他对笔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他的花鸟作品,所绘形象,细腻明净,颇有宋人意意蕴;画竹更是顺心挥洒,摇曳生姿。

朱忠民的老师,80岁的知名画家萧海春与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及其友人等专程赶到现场观摩。

展出现场,朱忠民(左1)与萧海春(左3)

朱忠民说,展览标题所言的“文墨顺心”,其义大抵有二:一是书画创作是顺乎内心,用中国画的笔墨来抒发所感所思;一是艺术有力量,人与文墨相依相随,令人精神愉悦,使生命体验更趋完美。“展出的作品,有山水,有花卉,都是不同心境下的创作。每个人在欣赏这些作品时,希望都能找到与自己心灵相通的那一部分。“

这一展览所在的大零号湾图书馆是一座网红图书馆,地处闵行区江川街道,在2023年上海全市街镇级公共图书馆的年终评定中,大零号湾图书馆从217家图书馆里脱颖而出,排名第一,并荣获“市级示范馆”称号。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政协书画院支持,闵行区政协指导,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展览将延续至8月18日。

上海 | 汉斯·欧普·德·贝克&汤曙

宝龙美术馆双展:沉浸式装置到日常描绘

近日,上海宝龙美术馆呈现双展——“汉斯·欧普·德·贝克:游离”与“汤曙:凝视”,分别展现了比利时视觉艺术家汉斯·欧普·德·贝克与中国艺术家汤曙对艺术的探索。

汉斯·欧普·德·贝克

其中,比利时视觉艺术家汉斯·欧普·德·贝克1969年出生在特恩豪特市,当前在布鲁塞尔生活和工作。其作品多种多样,包括巨型雕塑装置、影像、动画影片、雕塑、绘画、摄影、短篇小说、舞台设计等。

汉斯作品,珍奇屋(11),综合材料,2020

汉斯最为人熟知的是体量宏大的沉浸式装置。他打造出仿佛冻结时间的神秘场景,邀请观众步入沉默的冥想空间激发出奇妙的感官体验。此次展览“游离(Drifting)”概括了心理和身体的漂浮,以及屈服于命运和自然等不可控制力量的主题。展览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影像放映室,另一个是传统的绘画室。影像放映厅展出他的最新动画电影《灭点(Vanishing Poin)》(2023-2024),观众将被带入汉斯所创造的富有感染力和沉浸感的世界;绘画室则展出艺术家一系列近期创作的雕塑和水彩作品,为观众呈现出他作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其中,作品《塔提亚娜(蝴蝶)Tatiana (butterfly)》(2017)中出现的真人大小的灰色单色人物,是艺术家的创作从过去关注空旷空间转变为细致的人物形象塑造。

汤曙

艺术家汤曙,1976年生于上海,现工作和生活于上海。展览呈现了汤曙过去十年的创作历程。

汤曙个展“凝视”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过去一两年里的新作,以日常的花卉、静物和自然场景为主;第二部分是2018-2021年的作品,包含了在斯沃琪艺术中心驻地创作的海滩系列和在此前后创作的泳池和沙滩上的人,以及大海系列;而第三部分则以2013-2015年前后的创作为主,同样是自然景观和树林。

汤曙作品

在今天各种新的被称为原创或国际流行的风格、主题和理念层出不穷的艺术世界里,汤曙一直坚持从对于生活本身的体验和思考出发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展开创作。他的创作是一种向外和向内的结合,向外投去诚恳的目光,向内谦和地打开自我,让对象进入内心,并在绘画的平面上将内心和现实交融在一起。(文/陆林汉)

上海|青策计划2024:王骁勇、任越&李晓晴、周楚

“变戏法: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 ”与“小节线内的抽屉”

6月21日,“青策计划2024”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两组获胜方案“变戏法: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 ”(策展团队:王骁勇、任越)与“小节线内的抽屉”(策展团队:李晓晴、周楚)历经数月的深化与落地,最终呈现。

“变戏法: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展览现场

王骁勇、任越团队带来的“变戏法: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是一场关注日常并讨论如何超越日常的展览,展览从网络热梗“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获得灵感,旨在通过“辨”戏法之症结,来“辩”戏法之辩证,重新审视和解构“仿真世界”的原始材料,展现“后台表演”的真实面貌,揭示被遮蔽和隐藏的社会实质,以此关照充满共同话语的生活世界。

“变戏法:仿真世界的后台表演”展览现场

王骁勇、任越的本科、硕士均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社会与策略研究所,除了独立策展人的身份外,还是野身WildBody主理人,他们关注后现代社会的“公众性”议题与“戏剧性”问题,在行为与表演、视觉与编辑、内容与策展等领域进行跨媒介研究实践。

“小节线内的抽屉”展览现场

李晓晴、周楚团队的“小节线内的抽屉”以“失踪”为探源,“寻”为牵引,设想空间为安放未卜之物的匣子,邀请观众潜入屉内,跟随“寻”的步伐,在幽闭之处重新思考“寻”的主体与意义。展览试图勾勒失踪的轮廓,从概念本体、时间困局、一体两面的矛盾、遗留痕迹等角度切入,逐层抽丝剥茧。

“小节线内的抽屉”展览现场

李晓晴和周楚目前就读于伦敦金史密斯大学策展硕士,分别关注个体及社会,以及民族构建,声波与噪音。

据悉,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青年策展人计划”创立于2014年,致力于发掘和培育华人青年策展力量,至今已推出五十余位年轻策展人,实现了二十一场实体展览和两场线上展览,“青策计划2024”展期将持续至2024年10月8日。(文/黄松)

相关问答

上海家装饰品在哪些地方有卖上海的朋友帮忙推荐下啊

3、上海闵行区梅陇镇莲花南路银都路口萤火虫6969691天前扩展回答1上海家装饰品在哪些地方有卖上海有的啊,莘庄地铁南广场钟盛隔壁辛朱路宝城路口,家和家...